Comparative Societies and Cultures的诞生
- by David Symington
Comparative Societies and Cultures是Studio Education的核心课程。我们的很多创始合伙人以及早期的家庭们都参与其中,所以很难说具体是谁开创了这门课程,在我的记忆中,它的发展过程是这样的:
Sylvia Yu,是Studio最早那批学生中的一位家长,她和我们的创始人James Jobbins讲到,她非常希望Studio能帮助上海的一些家长,让他们的孩子能够真正深刻地理解和欣赏英语文学。说起Studio的创立,其中一个重要驱动力就是我们意识到在上海有很多学生,不仅仅想要将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而是希望帮助他们将这门语言作为通往英国历史、文化和传统的桥梁。于是,Studio的第一门课BELLA应运而生。这门课成功地带领着学生们去接触英语文学的瑰宝,从贝奥武夫到马洛再到约翰·勒卡雷来领略文学风采。Sylvia还向James建议,如果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教学,势必受到很多家长和学生的青睐。这与James的想法不谋而合。在他看来,Studio不是一所语言学校,而是一个致力于丰富学生知识生活的地方,语言只是一种媒介。Sylvia的话引起了James的共鸣,的确,如今的教育体制和薄弱的教学让传统文化慢慢淡化,学生们很少有机会真正深入地学习传统文化。这样的趋势,在英国也不例外。意识形态主导的课程设置往往低估了学生们应对学术挑战的能力和意愿。无论是在英国还是中国,老师们都忽视了一点,当以一种真正鼓舞人心的方式授课,以知识本身为核心,提供严谨又引人入胜的教学时,学生们定会求知若渴,并想要从知识中汲取养分,开拓视野。
于是,关于传承中国文学的课程概念就诞生了。最初的想法已经衍生出了Studio的新课程“Splendours of Chinese Literature”,会在2018年晚一些时候推出,不过这是另一码事了。话说回来,当我来到Studio之后,Sylvia和James和我说了这个想法。我说,也许我们可以考虑设计一个全新的项目,这个项目不局限于文学,学生们可以踏上一个旅程,去比较中西方的文明:包括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艺术、音乐。对于生活在中西文化交汇处的学生们而言,这能帮助他们加深对过去两三千年以来中西方文化态度、价值观、审美观和说话方式差异的理解。
于是,Comparative Societies and Cultures课程就这么诞生了。对于参与其中的人而言,这个旅程的的确确是心智的冒险,有时我们也会失落沮丧(我们在努力为学龄儿童开创一门前沿课程,并没有模型可供借鉴),但我们总是斗志昂扬,为之而振奋。
The Comparative Societies and Cultures 之旅将于2018年7月23日至8月5日展开。想要了解更多与此相关的信息,或是其他Global Learning的项目,请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我们的网页。
想要接收博客最新动态,请关注我们。